台灣青年普遍面臨低薪,其實低薪的狀況不只發生在台灣,世界各國的青年人,近年來也有相同的困境。以離我們最近的日本、韓國來說,從電影或戲劇中,也可以看到各種就業困難或低薪狀況。前陣子熱烈討論的電影「寄生上流」,就道盡南韓青年就業不易,貧富差距愈來愈大;而日本也有愈來愈多的人付不起房租,只能四處打工,夜裡窩在漫畫喫茶店(網咖)裡,過著對未來沒有想像的日子。
回到台灣,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08年8月失業率為3.89% ,其中以20-24歲青年失業情況最嚴重,高達12.1%,而25-29歲也達6.5%,顯示出新鮮人在就業的第一里路,走得多麼坎坷不安。
年齡 | 平均 | 20-24歲 | 25-29歲 | 30-34歲 | 35-39歲 | 40-44歲 |
失業率 | 3.89% | 12.1% | 6.5% | 3.17% | 3.3% | 2.73% |
年齡 | 45-49歲 | 50-54歲 | 55-59歲 | 60-64歲 | 65歲以上 | |
失業率 | 2.05% | 2.03% | 1.68% | 2.17% | 0.37% |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公佈108年8月失業率
同時107年度台灣25歲至39歲適婚年齡層中,有高達125萬人月薪低於3萬元,幾乎是每三個青年人就有一人屬於低薪族。這群人應該是增加台灣生產力的生力軍,卻不由自主陷入青貧的泥淖中,無法脫身。
然而青年人真的沒有機會脫貧嗎?沒有爸媽金援就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嗎?每個月賺不到三萬,連自己都養不起,就不敢結婚生小孩嗎?事實上觀察以產業別來區分的薪資水平,會發現服務業中的金融保險業異軍突起,在107年度新踏入職場的初任人員,平均薪資就達$32,044,與其他行業皆低於三萬元的標準來看,著實令人感到好奇。究竟為什麼金融保險業多年來,一直穩居薪資標準排行榜的首位?而保險業令新鮮人卻步,沒有底薪的佣金制度,為什麼反而能創造出超越其他行業的高薪資水準?
愈是困難、愈沒有人敢挑戰,才有相對應的高報酬。正因為沒有底薪,有生活壓力,更趨使年青人往前衝刺。而這樣的制度,才能淘汰不適任的人,留下的是想要掙脫低薪困境、對未來人生有夢想、願意努力實現的年青人,這樣的年青人,也才有資格得到比其他人更高的薪資,進而挑戰百萬年薪。
保險業務工作,不可能不辛苦。雖然加入門檻不高,只要認真看書考過第一張人身壽險證照(現在要考過難度有變高囉!),就可以登錄在保險業。但沒人告訴你的是,保險業的實戰,才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!
如果不是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,要重新學習各種保險商品的特色與功用、行銷技巧,還要克服面對客戶時,心中的一道無形門檻。在在都是新人挑戰業務工作前,無法跨過的一條鴻溝。如果是自己一個人走這條路,在面對幾次挫折後,就興起退縮的念頭,這也是很能理解的事。但如果有伴一起走,遇到挫折互相鼓勵、遇到問題一起討論,遇到好事共同分享,是不是有機會再多堅持一下?如果再加上專業教練,嚴格敦促學習進度,教導相關技巧,是不是能多些底氣?你說要練成這樣的技能,是否要很久時間?你認為成為一個合格的保險業務員,需要多久的時間?
點一下下面的影片,三分鐘讓你了解↓